CORE BUSINESS
核心业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现“双碳”目标,国网青海电力搭建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并在多领域深化平台应用,为当地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青海省工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2024年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达70%。有效管控并降低工业园区碳排放,是青海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针对青海工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特点,搭建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多维度、多视角监测和分析全省能耗情况,助力青海省政府掌握能源消费态势,及时调整能源消费管控策略,服务青海绿色高质量发展。
搭建能耗监测平台 为政府降碳决策提供支撑
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的大屏上动态显示着全省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各类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及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变化情况。3月12日,该中心集控运维专责王军业打开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开展在线监测和趋势研判。据此生成的《基于电力数据的青海省能耗和碳排放监测快报》,能为青海省政府掌握全省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等提供数据支撑。
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监测全省算力用能数据。王国栋 摄
2024年2月,国网青海电力深挖电力数据价值,启动了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建设项目规划工作。该公司积极对接政府有关部门,收集基础能源生产和销售数据,并在高耗能企业安装能耗采集终端。这些终端覆盖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能实时采集设备运行、能源消耗等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梳理,形成平台基础数据资源池。
依托各类数据,国网青海电力构建起“电碳”模型、“电能”模型、“绿电溯源”模型等算法模型,于2024年6月完成平台整体功能的建设、测试和上线。“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能耗设备效率、清洁能源消纳量等36项指标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全省多维度能耗的精准画像。”国网青海电力所属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双碳”业务管理专责牛雪莹介绍。
目前,青海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已集成能源消费、能效评估、能耗溯源等6个方面,包含综合监测、用能评价、能耗平衡等7类38项业务功能的监测体系。平台可对全省3大产业7个行业的641家能耗企业开展多维能源消费监测分析及预警,生成多维度能耗画像,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助力企业提升用能智能化管理水平。
开展生产能效监测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在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智能化中央控制室内,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生产全流程能效图谱。2024年7月,该企业开始使用智能工业生产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开展生产能效日常监测。该系统是国网青海电力在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功能基础上开发的。
“3号窑炉的二次风温较理论值低47摄氏度,系统建议调整运行参数。”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杨存喜展示了一条工艺优化方案。智能工业生产综合能效管理系统不仅能生成各工序能耗对比热力图,还能自动推送工艺优化方案。“如果采用系统建议实施改造,我们企业的综合能耗可下降1.05%。”杨存喜说。
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通过划分省级、市州级、区县级、园区级和企业级,构建了对能源类、能耗类、可再生能源类及碳排放类数据的监测、分析指标,针对不同客户实际需求提供节能减排数据支撑。
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与国网青海电力达成合作协议,将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引入园区。平台覆盖光伏锂电全产业链企业,按月进行电碳测算,为企业碳排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园区搭建企业碳管理体系。
2024年7月至今,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已完成全省641家工业企业的能耗监测分析,累计提出节能建议38条。
深化平台应用 探索电碳金融业务
国网青海电力进一步深化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应用,将能耗双控与绿电、绿证、碳资产等相结合,积极探索平台在电碳金融领域的应用。
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能综合企业微观用能数据和产量数据,形成涵盖产业电量、行业形势等内容的用能诊断报告,为金融机构评估企业绿色信用提供数据支撑。
2024年10月15日,国网青海电力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发布了《青海省银行业利用企业电碳账户开展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规范》从“碳排放+绿电使用”维度确定了6个电碳账户指标,对碳评价标识应用、碳账户报告模板、碳测算数据需求表等模块进行规范统一,规定了银行企业电碳账户开立、管理、测算、评价和应用等内容。
基于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和绿电使用情况,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绿色信用进行全面评估,为碳排放较低、绿电使用比例较高的企业提供更低利率的贷款、更优惠的保险费率等,激励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电碳金融新业务有助于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发展。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加强了数据采集与共享,依托数据整合与分析,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支持。”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负责平台推广的市场运营中心负责人郭树锋说。
国网青海电力将持续深化平台建设和模型优化等基础工作,谋划碳排放监测体系构建工作,拓展电碳账户、碳金融、企业碳资产管理和辅助碳交易等多项新兴业务,助力相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