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 BUSINESS
核心业务
近期国企改革成为市场热点,电力行业与国企改革有何联系?
最近一阶段国企改革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
从结构上看,根据国资委披露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达83.75万亿元,其中电力工业国有企业总资产为22.43万亿元,占比高达26.78%,为全部工业门类中占比最高的行业,比第二大工业门类
化工业总资产还高73.12%,可见电力行业是国有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最近比如说国资委强调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以及谋划新一轮的国企改革,电力行业作为国企分类中资产占比最高的行业,预计将会成为本轮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行业2020年以来面临的经营困境有望在政策高度重视以及主观动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迎来破局。
除了改革带来的利好,电力行业中长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中长期的投资逻辑在于火电的逻辑重塑和绿电长期增长。
首先是火电的逻辑重塑。
过去火电其实既作为电量的主体,又作为电力系统的支撑主体,但是从现在往后来看,火电的角色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逐步把电量的主体让给新能源去承担,自己最终作为电力系统支撑主体,或者作为新能源调峰的主体。
角色或者任务的变化也会孕育新的机遇,之前电量主体本质上商业模式就是卖电量的,但现在或者之后就是逐步转向卖容量了。
卖容量跟发多少电量没什么太大关系,跟装机有关系,也就是说业绩跟煤价的敏感性会逐步降低,也会利好未来火电的公用事业属性的回归。
这样火电的盈利稳定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强,那么行业的投资价值跟现在或会有较大的提升,其实也是一种自身的价值回归。
另一个是绿电的长期增长。
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双碳目标之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风光发电的高速增长是相对确定的方向。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在去年光伏组件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全年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速也超过60%。
除了装机的高速增长以外,电价端也会有支撑。
主要是我们一直比较关注的绿电交易,绿电交易是专门给新能源开设的中长期交易市场,而且是有环境溢价的,所以往后看量价,新能源行业都会有相对较强的支撑。
除了长期成长以外,其实我们还需要关注新能源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端远期回落的预期。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两年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的技术进步都很快,无论是风电的大型化趋势还是光伏的topcon还是HJT的技术进步都还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未来来说行业的成本项还是有持续下降的预期。
所以无论是行业成长性还是说成本改善的预期,都相对明确。
电力运营商在过去两年绿电装机量不及预期,怎么看待绿电后续发展?
过去两年绿电装机不及预期,其背后核心原因在于20年开始启动的组件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的收益率持续产生压力,当然前几年的疫情也对项目建设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展望2023年或者更长时间维度,光伏整个产业链价格的回落是较为确定的事件。
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光伏组件价格降低1毛钱,一般对应到光伏项目的收益率会增厚接近0.5个点的IRR,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从12月份到现在,光伏组件价格已经降到1块7的水平,对应光伏项目的收益率预计能增厚超过1个点。
而且再往后看,整个产业链降价预计还会是一个趋势性的现象。
我们认为光伏组件价格回落会产生两个维度的影响,一个是增加发电企业建设新能源项目的积极性,也就是新增装机规模预计会有明显的提升,另一个是对于新增项目的盈利性预计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也就是业绩增速和盈利质量都预计会有改善,对于发电企业的整体逻辑会有比较明显的修复,所以我们还是持续关注新能源发电长期的增长和逻辑重塑带来的价值重估。